几日时间后,陈恪随同冯胜等人到达辽东。

    刚一到地方,冯胜便收了船上的惬意,吩咐傅友德和蓝玉召集各军主将到大帐议事。

    这些主将常年镇守北地,对北地的情况颇为了解。

    因而,先行听听这些主将的意见,之后再点将布阵方才为最合适之法。

    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在帅账商议军事,陈恪则去寻了袁朗等人。

    行军布阵之事并非他的专长,他自是少做参与的为好。

    这几年,虽与北元鞑子没爆发大规模的战斗,但小规模的摩擦还是时长发生。

    从军将大学堂出来的几人本都是从百户干起的,但发展到现在已有不少人升任了千户,指挥佥事等。

    袁朗先已成了指挥佥事,一身甲胄着在身上,显得英气勃发。

    袁朗身为边军自是少有机会回去,陈恪除了与之有些书信来往外,已是许久不曾见面了。

    突然再见,只觉有些唏嘘。

    若袁朗不选择这条路,这辈子怕只能蹉跎于科举当中。

    数年后,只能像他老爹那般靠给人写些书信什么的度日。

    “陈恪,好久不见。”袁朗笑着招呼。

    陈恪也是嘿嘿一笑,拍在袁朗身上,道“想不到你小子这么快就是指挥佥事了,用不了多久,怕就可独当一面了。”

    除却战死的范深,袁朗算是身份最低的了,不是勋戚出生,上面没个有权有势的老爹护着。

    但袁朗的升迁却算是从军将大学堂中过来的一些人中升迁最快的了。

    关键是,袁朗在军中的威望也不差。

    “刘修亮呢?”陈恪问道。

    当初,刘英把刘修亮安排在京师托付陈恪来照顾。

    哪成想,刘修亮在京中并未待多久便到了北地。